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

條件交易的婚姻

最近睡前重讀Pride and Prejudice,已經讀了很多遍,書也給我讀爛,斷開兩截,有趣深刻的文句都信筆記下,我比較喜歡前半部份ElizabethDarcy的愛情角力,看到中段以後有點納悶,便順手從書堆裡抽出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讀起來,翻到<紅玫瑰和白玫瑰>,之前對這故事認識僅限於那段名句,把紅玫瑰比喻為「牆上的蚊子血」和「心口上的朱砂痣」;白玫瑰為「衣服上的飯粘子」和「床前明月光」,比喻超貼切,現在翻開第一頁從頭讀起,名段以後便是介紹主人公振保。故事貫切張愛玲的風格,冷眼旁觀,看透世情的虛偽,筆鋒的辛辣和冷峻比Jane Austen有過之而無不及,張愛玲嫻熟地刻劃這寒微出身的海歸派,他的蒼白空洞和無奈都躍現紙上,人們看他放洋回來定然見多識廣,張愛玲卻深知窮書生到海外留學,見到的不過是蘇格蘭的霧、饞、餓,不用讀書的日子便兼職、鑽營、賺錢。張愛玲把對世情的理解化為文字,俾睨眾生,不知現今中港家庭老夫少妻在她眼裡又看成什麼。

這類中港婚姻大部份不是建基於愛情或感情,都是你情我願的明買明賣,各取所需的條件交易,這類交易每天也進行,只要到婚姻註冊處走一趟便知曉,到處都是操大陸口音的女人,大陸不斷向外輸出女人,內地一級美女都飄洋過海,流到香港這地方的都只是三四流,但即使粗糙需求也甚殷,無他,港女寧決莫濫,單身女士人數直線飆升。雖然這樣的結合已司空見慣,內容千篇一律,但當發生在身邊的時候也會感到詫異莫名。

友人的父母離婚後,父親娶了大陸女子,生了個女孩,因為友人已經不同住,對他們的生活所知不多,只見過那女人一次,為人頗友善,年紀三十中左右,聽說她在大陸的家境也過得去,不過已過了適婚年齡,大陸人還有養兒防老的想法,又可能聽說香港的環境始終比大陸好,便經中介下嫁到香港來。他們最初的相處也挺融洽,過了兩年的蜜月期後,香港這邊的生活越發迫人,有了孩子之後家庭支出倍增,貧賤父妻百事哀,友人的父親不再娶的話本可退休,現在仔細老婆嫰,唯有做看更養妻活兒,看更收入微薄,交了水電媒租後所餘無幾,他也算精,錢不過那女人手,平素家裡的食用他會自己買回來,只給她一千元做零用,一千元在香港當然不夠用,兩人便為錢爭執,她帶同女孩返回娘家,但礙於女兒年紀小又不適應大陸生活,不久便回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大陸女人不可以無條件同甘共苦,到友人的父親年事漸高失去工作能力時,兩者的摩擦定然會更多。

這種跨境婚姻外國也有,畢竟人同此心,落後地方的人都憧憬到發達國家尋求更好的生活,之前看過一本叫<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>,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,關於一個從烏拉克到英國的移民家庭,夫婦二人半輩子在英國努力工作並落地生根,育有兩個女兒。母親去世後,年邁的父親娶了烏拉克的離婚中年女子,那女子帶同兒子遠嫁給老頭子,無非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,給兒子更好的教育,作者的父親退休金不多,不能滿足她的物質求,家庭紛爭頻起,老父被少妻虐待,弄得女兒疲於奔命。書中也說得明白,父親娶妻是為了滿足性需要,即使已屆花甲之年,捏一下胸脯也有快感,這是男性本能需求,什麼也一樣。

條件交換的婚姻其實很脆弱,只要其中一方不滿交易便隨時中止,都說千世修來共枕眠,白頭到老是幾生修來的,幸福真的不是必然。



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

在家暢遊地中海

最近沒什麼想寫的事情,工作和生活如常,香港時局一樣混亂,不是討厭政治,七一也有上街遊行,但老實說香港不會因為多一個人表達不滿而有任何改變,即使梁振英下台也不是因為民望低而是得罪人多,我對香港政治比較悲觀,如期改變香港不如移民外國。

之前同事說國泰推出friend fare,登記以後每縫周二便收到特價機票的資訊,出發的日子當然有限制,不過同事請假容易,又沒家庭負擔,整理好行裝便可起行,每隔兩三個月便往外地跑,就近的韓國、泰國已去了很多遍,成了當地通,為大家提供很多實用資訊。很多人也喜歡旅遊,香港人工作繁忙,很難抽時間培養興趣如園藝、戶外活動等,旅行可舒展身心,又為大家提供了共同話題,便順理成章成為上班一族的工餘活動。

我也想往外跑跑,尤其現在正值暑假,工作比較輕鬆,不過大假所餘無幾,又不想到隣近的澳門,遊客多消費高,大三巴等名勝又給大陸人進駐了,納悶之際在圖書館裡看到Francesco de Moste介紹地中海的旅遊特輯,便立刻借回家看。特輯一共十二集,半小時一集,由BBC製作,我很少看本地製作的旅遊特輯,印象中都是介紹吃喝玩樂居多,和BBC的深度製作異。


Francesco是維尼斯人,本身是建築師和史學家,特輯裡他集編、寫、主持於一身,乘帆船重遊當年維尼斯人經商的路線,他對維尼斯的歷史瞭如指掌,維尼斯全盛時征服了地中海很多的地方,在殘留下來的建築物如護城牆和堡壘上能尋回維尼斯的獅子標記,他又會挑一些和歷史藝術有關的景點,在頹桓敗瓦中把故事娓娓道來,一磚一瓦頓時變得不平凡,除了歲月流逝的痕跡,還烙有歷史的印記,如一次大戰的戰場道旁,細看之下還殘留下人骨;攀上建在懸崖帶有威尼斯建築特色的墳墓;又參觀土耳其裡最大的圓頂清真寺,圓頂繪有東方的特色圖案,色彩鮮艷緬爛,令人耳目一新。除了歷史和藝術外,又尋訪民間的風俗如到土耳其理髮舖剪髮和到kabab的發源地品嘗正宗美食。節目是BBC製作,主持卻常說We Venetians you British又有意大文口頭bravofantastico等,像跟觀眾閒話家常,不像其他英國主持人般字正腔圓一派專家口吻,很親切很意大利。我心目中的意大利就是這樣,輕鬆、隨意、歷史藝術和生活緊扣在一起

期待九月到意大利旅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