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

隨想


習慣睡前看一會兒書,枕在兩個重疊挨在牀板的枕頭上,開著槢枱上的牀頭燈閱讀,因為沒有上格床,外面又沒有馬路,這景況勾起我在大學讀書時的生活片段。沒有擾人的隆隆汽車聲和巴士引擎發動時的巨響,這是我自畢業以來最美好的時光。

周遭是茂密的樹,環境清幽,吸引了我和許多雀鳥昆蟲前來棲息。清晨時聽到啾吱不斷的鳥鳴,仲夏時分更夾雜高昂亢奮的蟬叫,唐詩中的"處處聞啼鳥"原來是實況的記錄,如"清明時節雨紛紛"一樣,讀詩可以學到天文地理等知識,這是我意想不到的。

前晚閱讀時,牀頭燈引來一隻飛蛾。我並不討厭昆蟲,覺得人和昆蟲是可以共存的(蟑螂除外)。但那隻飛蛾像吃了興奮劑般到處搗撞,唯恐它鑽進我的鼻孔,於是揮動手裡的書,把它擊倒在書桌上。拿起書時發現皓白的頁面沾了斑斑蟬屍,是脫落的蟬翼像絮花般飄散的餘骸。我手執村上春樹的書,忽發其想,覺得村上為這蟬落的情景應可寫上數百甚至幾千字,然後就想起Virginia Woolf寫的”the death of the moth”來。洋洋溢溢千餘字,說出蛾壯志未可酬,業已到盡頭的無奈,又不懈地進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搏鬥,並最後有尊嚴地倒下。這是垂死的蛾的碑文銘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