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對生意人來說,民主重要嗎﹖

昨天聽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講座,講者是長江實業高級經理。本來對李嘉誠沒甚好感,對講座的期望不大,卻原來是意外的驚喜。

香港現在爭取民主普選之聲不絕,建制派和商界大唱反調,謂會選出顛三倒四的人,引起社會動蕩云云。李對民主普選好像沒什麼表態,不過從講者所言,李的取向是明顯不過,生意人不會明言,卻是用銀紙來說話。

講者從長江的創立和發展說起,這故事街知巷聞,隨大概梗要外,講者還道出李氏背後的理念。李自幼喪父,身為家中長子,肩負起家人生活的重擔,從膠花廠做起,廠佬辛苦,底下的人知識水平有限,事事也要親力親為,因此他把膠花廠賣掉,做起比較省心力的地產賣買來,業務最初蒸蒸日上,後來地產市道欠佳,他便意識到要把投資分散到其他回報較穩定的行業上,便發展電廠、零售、藥品來,後來中英談判香港政局不穩,他便又把投資分散到世界各地,分散地區的政治風險。當然也不得不佩服李獨具慧眼,低買高賣,投資在有回報的項目上;也不用人唯親,在董事局裡只有他和大兒子,其餘均是銀行、會計、法律界的菁英,匡輔李氏打江山。

有同學問到最近長江有意變賣百佳、港燈,是否打算在香港撤資,講者斷然否認,又謂李在香港和大陸有大量土地儲備,但細聽下卻梳理出別的脈路來。生意人最重視商機,香港不過是李氐版圖裡的一角,有利可圖時便投資,沒的時候便抽身離場,家國等感情因素其實在幾丈之外。發展中國家固然有貪污、政府行政紊亂等問題,不過潛力龐大,屈臣氐便打算在內地多開五百間分店,專賣外國品牌的奶粉、化粧品等,內地向來有品質問題,零售在內地簡直是會生金蛋的母雞;但涉及大量資金的基建投資如電廠、碼頭、污水處理、能源開發等時,李便只揀法治彰明、尊重合約精神的地方如英國、澳洲、加拿大等地投資,李在大陸碰過釘,自然格外謹慎,這十多年也不曾在大陸投資基建。

零售業務的投資回報年期短,抽身容易,在大陸發展零售便最妥當,就像短暫的情人,可以好來好去,但朝夕相對的長久關係便免了,用心明白不過。沒有民主卻有法治的地方,除了香港這怪胎外,再沒處可尋,可是香港的法治能否維持下去,在王維基事件後,我想大部份香港人也不抱期望了。沒了法治,誰還能安心在香港投資呢﹖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