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

謬論兩則


早前跑步時聽張永霖的電台節目,他說身體抱恙,到港島某知名私家醫院驗身檢查,抵達時院方告知沒有牀位,唯有在清晨時份打電話給相熟的醫生才討得牀位一張。究竟牀位哪裡去了﹖張當然不敢直說,只道現在好的東西有錢也買不到,又扯到他帶病做節目是責任使然,寄語年輕人做事要有責任云云。之前同事的太太腹痛也找不到私家醫院做檢查,靠人脈才在二流醫院找牀位,到底牀位哪裡去了﹖

醫院當然不會告訴你誰佔了牀位,病人私隱痳,但大家心知肚明,強國人又怎會只搶奶粉!

自由行搶奪香港資源是不爭的事實,強國人南下受惠的人不啻是零售商、地產商和業主,一般市民卻要承受自由行帶來的惡果,樓價颷升、老舖消失、奶粉短缺等,十三億強國人買起七百萬港人又何足為奇﹖

無限制的「自由貿易」持續下去,香港必然凶多吉少,香港和大陸人口懸殊,哪裡容得下強國人龐大的物慾,這是顯淺的道理,但總有似是疑非的謬論橫行,以我的經驗而言,大多出自四五十歲沒有子女的人,我公司有很多這類人,聚餐時討論起奶粉危機,中年同事的論調是﹕香港人在日本地震時也搶購日本奶粉,強國人搶購香港奶粉也是同一道理,人人都為自己的孩子設想,這是人性使然。

她的邏輯是香港人自私,大陸人自私也很正常,即別人插隊時你也可以插隊,有樣學樣。姑勿論香港人有否在日本地震時搶購日本奶粉,這種自私行為根本不應效發,予以譴責才對,但同事認為同流合污是人之常情。

我慶幸她沒有子女。

又有同事認為不靠大陸香港人便食穀種,斷水斷糧,零售業跨掉,因此香港不能對大陸說不,即使強國人買斷香港的奶粉、住宅和日常用品。做生意本該是互惠互利,大陸封鎖時得靠香港進口,香港金融體制健全便在港集資,沒有誰欠了誰,同事的邏輯是香港欠了大陸,現在要連本帶利歸還。當然同事沒受過自由行之苦,住宅價格搶高了和她無關,奶粉沽清了又有何干,或許她坐車時曾被強國人的手推車輾過腳指,但這是活該的,誰叫香港要靠大陸,現在受點苦算什麼,不要抱怨了。

當然,她也沒有子女。

同事生活安穩,無兒無女,不用搶奶粉、學位,又不用擔心下一代能否置業,要她們推及人固然是不可能。但年紀大了總會生病吧,到她們和強國人搶牀位時便大快人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